OA | 邮箱
 
光辉岁月
警讯要览
业界资讯
印刷前沿
光辉岁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·文化 > 光辉岁月
我们经历的那个年代
上传时间:2010-6-13 作者:姜天苍 李 钢
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,北京所有的印刷厂多是以铅印为主的印刷企业,就规模而言,当时的京安厂算是中型企业,企业性质相同的是在京各部属的印刷厂——俗称十六厂家(包括:科学院、建工、机工、国防、农业等)。
铅印时代印刷的工艺流程是:文稿——拣字——拼版——打样——校对——印刷——装订,随着印刷工艺的不断改善,出现了纸型浇铸铅版(俗称死版),单面刷、两面刷全开印刷机和高速轮转印刷机。纸型的压制,一是适合圆弧版的特殊要求,二是纸型可以重复使用,象胶片一样便于保存,避免大量的活字版的积压。高速印刷机的特点:印刷速度快、耐印程度高、用卷筒纸。那个时候,印刷车间大多都成立制版组(俗称打版房)它的任务是把单块活字版按照装订折手顺序压制成纸型,然后用铅熔液以纸型为模具浇铸成平版、圆弧版、上机印刷或保存,记得《人民公安报》开始创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个流程。
我们从进厂开始,每天都和铅与火打交道,经过浇铸而成几十斤重的铅版在我们手上翻来复去、刨里、修(脏)版、镀膜,最后按套送往机台印刷,这中间出现过多次的技术设备更新和小发明。例举两个例子:为了使轮转版更加耐印,大多在铅版上电镀上一层金属膜,原先是镀镍,这种金属成本高,实际效果不理想,从其它厂家学来镀铁,这样一来,降低成本,效果显著提高;八十年代后期,铅印轮转版又时兴一种簿铅版技术,这套技术旨在降低机械负荷节省原材料(铅),它是做一种树脂版底托,然后将两毫米厚的平铅版,经过烫、压圆、沾贴在底托上,上机印刷,这样可以不用大的厚铅版仅电费就节省了大量的资金,而且降低机械损耗,节省了开支。实际上那个时候早已经有了胶印、铜锌版,有了照像制版工艺和彩色印刷及工艺,只是那时彩色印刷量少,不占主流,对于京安这种主要服务机关文件印刷的厂子来讲,就更为突出,但是当时的京安还算有一定规模,八十年代末,社会印品彩色印品程度要求高了,铅印时代开始消亡,新兴企业根本就不上铅印了,各个老企业开始了设备淘汰,铅印开始逐步向胶印演变,进入了印刷业的胶印时代。
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,在京的印刷厂大多经历了这样的转变,这个时期出现了电子分色,激光照排的概念、电子技术已经浸透到了印刷行业,这个时期工厂顺应潮流地成立了激光照排车间,胶印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定型,PS版工艺延用至今,实际上胶印就工艺来讲进步了许多,而且环保,产品涵盖幅度大,跟得上时代步伐,它的工艺流程大多是:原稿——录入——出片——拼版——晒版——印刷——装订,彩色工艺要求复杂些:原图—分色——出单色片(黄、红、兰、黑)——拼版——晒版——彩印——装订,在我的印象中工厂当时转身时还是比较困难的,经费紧张,技术水平低、设备不全,当时如果有台四色海德堡那简直是一种奢望了,好在工厂从成立之日起就定下了为机关服务的宗旨,它的产品主要是机关文件的印制,彩色印刷的需求量不太大,胶印车间成了工厂的龙身子、部分职工从过去的车间,转行到了四车间重新学胶印,他们是拣字的柴伟奇、张勇、铅印的韩秀丽、李钢、装订的赵幼波、李彤,铅印车间仅留下日本胶轮和上海206胶轮的人,大部分都随设备到了工厂联建单位通县永乐店达明印刷厂,历时5—6年左右。
 
上一篇:十七大文件印制亲历
下一篇:告别铅与火 走进光与电
  在线订购 | 领导信箱 | 家人留言 | 电子期刊 | 友情链接 | 法律声明 |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:公安部京安印刷厂